WebRTC之旅--概念篇(二)Mesh/MCU/SFU
前言
WebRTC服务端常见的三种架构模式,Mesh,MCU,SFU
Mesh
这种方案比较简单,但是也极少使用,简单的说就是端到端进行通讯的时候进行直接连接,中间无服务器对数据的进行转发,两个端或者多个端之间通过NAT打洞获得到对方的IP及端口号后进行直接连接,如下图:
优点:
- 无服务器进行数据中转,STUN/TURN 只进行NAT穿透
- 这种架构模式无需开发媒体中转服务器,所以无论开发成本还是服务器成本都比较低
缺点:
- 使用Mesh架构时如果进行多人通讯的时候,其中任何一端都需要向会议中的每个端发送音视频数据,增加了客户端带宽要求,另外每个端都需要建立多个音视频流的解码器,对端性能要求比较高,低端及比较低端手机性能基本无法满足,同样带宽要求过高会引起卡顿等问题。
MCU
MCU(Multipoint Control Unit)是比较传统的中心化网络结构,音视频参会者只与MCU媒体服务器进行连接,只将音视频数据推送到MCU媒体服务器,MCU媒体服务器负责将所以参会者的视频进行混合,混合后生成包含所有参会者的视频流,将混合后的视频推送到其他参会者。如下图:
优点:
- 使用MCU架构,参会者只需要推送一路音视频流到MCU媒体服务器,同样拉流也只有一路,与Mesh相比减轻了参会终端的带宽要求及性能消耗
缺点:
- MCU架构中减轻的网络及性能消耗都转嫁到了MCU媒体服务器,MCU需要接收每一路音视频流,并且对音视频流进行转码,解码,混流,再重新编码,这个过程会增加服务器压力,也会造成延时,另外如果业务需要对视频画面进行不同布局的话,MCU也需要支持,实现起来比较麻烦。
SFU
SFU(Selective Forwarding Unit)架构相对来说是一种折中的方案,与MCU类似是一个中心化网络架构,但是相比MUC在SFU架构中服务器只进行媒体数据的转发,没有多余的编解码等动作,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。
相较Mesh架构中客户端需要向每个参会者推送视频来说,SFU架构中客户端只需要一路上行到SFU,但是下行链路数不会减少。
优点:
- SFU 只对媒体数据进行转发,没有经过多余的编解码及混流步骤,可以减少CPU消耗,不会产生过多的时间消耗增加延迟
- SFU 架构比较灵活,可以在服务端进行按需数据转发,如推流端推送不同分辨率的视频流到SFU,拉流端根据实际带宽情况按需订阅不同分辨率的视频流(Simulcast)
- SFU 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架构,有很多开源框架可以使用,如Janus, Mediasoup等
总结
- Mesh:真实场景使用很少
- MCU:可以根据业务场景需要选择使用
- SFU:目前比较流行,涉及多方通讯的场景基本都是使用SFU架构,SFU配合Simulcast,SVC可以提高音视频服务质量